小红书:真实美好多元的社区氛围是社区赖以生存的基础
很多时候我们会说,怎样为用户创造价值,用户会因为我们产品发生怎样的改变。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在每个人眼中都是不一样的,但其实这个世界真实的情况下是一个客观的存在,我们应该抛开自己想象中的世界而去思考这个世界实际是什么样子。因为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世界中的人怎么样在这个群体中壁挂炉显示缺水故障怎么办,用他们的行为真实的告诉大家这个世界真实情况下是什么样子。
基于这些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创造用户价值,通过一条自然的路径跟着用户一起成长,来还原这个真实的世界。
这里推荐一本书,《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我本科是学建筑的,之前学习一些城市规划的经典教材的时候,就看过这本书。今天作为一个移动互联网的产品人,来看这样一本书的时候,给我自己的反思是挺不一样的,而且一些洞察也变得相对更加深刻。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定义产品的时候会想说我提供一个什么样的实体的容器,制定怎样的规定,觉得那些用户就会在怎样一个假定的范围里使用我们的产品。但其实真正重要的是,这些产品的使用者们是怎么样通过自己的行为在使用。
所以大家可以比拟一下,我们现在每个人生活的城市,实体的,周边有各种各样的基础设施的一个场所中听这样一个分享。因为今天大会的主题是再定义,所以我想给出我们的定义,就是社区即城市。
小红书是年轻人居住生活的「城市」。我觉得这个再定义对我们来说是很适用的,也希望各位在互联网社区产品行业中的朋友们也可以尝试从城市的视角去重新定义自己的社区产品。带着这样「社区即城市」的视角,我们可以时刻提醒自己,避免在自我陶醉的怪圈中去添加功能、创作新形式。这是今天会在前面将城市和社区做这样一个观念,我希望大家未来可以从这个视角去思考用户。产品跟用户的关系,就是城市中城市和居民的关系。
小红书的三个「城市精神」
第一点真实,我们会思考短期利益跟长期利益,然后做出一个评判,这个时候就要找到哪些东西是长久不变的。回到城市举例子,比如有一个楼盘,周边有一些商业设施基础设施,我们到底思考需要花多少年的时间收回投入成本。还是说先服务好本身这个楼盘的居民以及周边的居民,未来对周边地段的价值产生积极和正向影响。大家也知道亚马逊在最早的时候就明确用户想买的是便宜的商品,能更快收到的商品,这两个需求是长久不变的。所以即使收不回成本,但是正确的事就要去做。
小红书觉得所有人都想听真话,想看真实的分享,这一点诉求永远都是不变的。所以第一天开始,所有用户在这里真实地分享和表达,是我们最在意也是最重要的城市精神。
我们认为要还原这个城市大众对事物的客观的评判校准,所以虚假的信息都需要剔除出去,还原这个城市的真实。同时,通过「美好」和「多元」的城市气质,确保一个用户可以真实做自己的氛围和场所。
第二点美好。在美好这样一件事情的时候大家可以思考绝对美好和相对美好。我们觉得相对的美好就是能够感知的美好以及向上一层的美好,之前跟不同的用户聊,你怎么样感受那些我们觉得比较好的生活,怎么看待的燃气灶喷嘴堵了怎么办?我们发现当城市和人群有非常大的差异性的时候,这种距离感会产生一些抵触感或者误解。所以我们认为能够提供让每个人认可的美好,每个人不一样的这份美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个性化分发就在小红书这样一个城市变得非常重要。
首先通过海量标注的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的方式做内容分发,去理解每一个用户发布的每一条笔记,要理解人和内容,做很好的匹配。也会通过多渠道内容召回,保证深度和广度,用户本身的正向反馈和负向反馈,以及真实产生的行为我们会做实时的用户画像的修正,都希望保证还原我们个性化的美好在这个城市当中有体现。
第三点多元。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或低频或高频的需求,我们想在小红书的平台上构建基于很多垂直低频的需求,能在用户心智上有高频的绑定关系。
我们来看一下多元这件事。首先我们希望这一座城市中的每一个居民说的每一句话,每一句声音都能被倾听,去中心化非常重要。我们也会去关心我们的基尼系数,去中心化是我们在为了达到每一句声音都能被倾听的目标去贯彻的。当然,补充一下,中心化的流量分发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下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内容分发的时候也会考虑主题多样性和形态多样性,然后每一个内容会去考虑发布者端的价值和消费者端的价值。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在一个社区里面点出一个赞,用户点赞的时候并不仅仅是点出一个赞,而是另一边作者也会收到一个赞。这种关系是双向动态往前迭代的。